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日前就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,涉及智慧养老、适老化、养老人才队伍建设、居家养老、养老企业扶持方案等议题。
两会代表委员们都提出了什么议案提案?
一起看看
智慧养老相关提案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丁梅
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发展
目前智慧养老服务面临财政供给不足、数据共享不畅、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,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。对此,丁梅建议加快推进“老龄人口数据库”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和“银发”智能服务平台的对接,基层管理者、养老相关企业都能准确了解所服务领域中老年人基本情况,生活、就医等精准服务的要求;要制定智慧养老相关的标准规范,让标准更符合老年人的实际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
统一养老大数据标准
推进智慧养老解决方案
建议加强智慧养老特别是家庭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建设,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设备配置标准和产品功能、参数、资质及硬件种类搭配等要求,根据老人健康状况、居住条件、养老需求和购买标准等不同情况,分类精准制定规范、动态调整。
要逐步推行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目录,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、家庭和社区的实际需要,分类制定不同的服务套餐标准,尤其要细化、强化核心养老服务项目,引导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真正提升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
建设“互联网+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
目前,居家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薄弱;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;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极度匮乏。
建议建立以未来社区为最小单元的“驿站”养老服务体系;建设“互联网+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;引进与培育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
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
建议结合城乡差异、因地制宜,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,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;建立和完善“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”的管理机制,切实营造老年人智能生活有益环境,让老年人实实在在享受智能科技成果福祉、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;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、让更多智能产品变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
建议加快机器人在养老方面的积极作用
面对正在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,我国养老服务在适老化服务、智慧康养、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。
建议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的成果转化,实现机器人辅助生活服务与康复训练,补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;推动情感陪护机器人专项课题研究,尤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,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、实现情感关爱;打造科技适老平台,营造优待善待老年的良性氛围,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。
养老人才队伍扩充相关提案
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刘金接
关于加大养老服务资金和人才保障的建议
我国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家庭空巢化、独居化、小型化、少子化,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比例不断攀升,对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将带来深刻影响。当前,我国养老服务在资金投入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短板。
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,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,加强人才教育培训,落实养老护理员政策待遇,健全人才激励褒扬机制等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
推动养老服务立法
提高养老服务人员报酬
建议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提升为法律规定,针对有关共性问题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和保障,把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,以促进全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,体现养老服务待遇的公平性,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,提高群众的获得感;
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(特别是人才队伍)建设,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,提高其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,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等,从切身利益和社会地位提升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。
养老体系建设相关提案
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余梅
关于推进专业养老机构
向社区居家养老延伸服务的建议
一是政府通过租赁回购居民房、整合其他公共性用房、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新建等方式,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场所,在5年内做到养老服务点全覆盖。
二是居住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按照年龄标准、失能等级等条件统一由政府出资改造,在房屋继承、转让过户时收回投资。三是打通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通道,专业化和规模化既可以保障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,具有营运的可持续性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南大学教授张琳
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
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
全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共49个。但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。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,但在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。
张琳建议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;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;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;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;建立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;建立独立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委员、丽水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雷后兴
弥补养老机构服务短板
实施标准化服务
建议民政部门牵头,按照《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》、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《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》和《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基本规范》3个行业标准及《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》等5项行业标准,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估,并通过第三方认证、合格认定、等级评定等,实行标准化管理方式,推动养老业全面实施标准化服务;
公开对养老机构实施标准化服务信息;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培养和培训;将政府举办的普惠性养老机构列入规划,解决全国人口老龄化加剧、养老需求日益突出的问题;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,推进养老业的发展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
建议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
考虑到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,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,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,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,服务内容单一,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。总体上与政策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。
社区开展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,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,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,为辖区内特殊老人(低收入、高龄、独居、残疾、失能、农村老年人)提供符合需求的养老服务;应加强服务监管,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;对养老企业设置的医疗机构,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,减轻老年人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