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省出台实施意见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
浏览:1247
日期:2021-11-02
近日,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、203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,明确构建与京津相匹配的城乡绿色发展新格局,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升级,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管理现代化等具体要求。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到2025年,基本建立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,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.5%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,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现“零突破”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。创建省级森林乡村750个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。
到2035年,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,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,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,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,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。
构建与京津相匹配的城乡绿色发展新格局
打造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通过植树造林、退耕还淀、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,强化对白洋淀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,确保雄安新区生态系统完整,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%。到2035年,基本建成绿色低碳、信息智能、宜居宜业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。
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。建立分层次、分区域协调管控机制,合理确定城市人口、用水、用地规模及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。在设市城市建成区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到2025年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0%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。加快公园体系建设,持续办好省园博会,到2025年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%。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。
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。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。建立健全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常态化管理机制,巩固拓展农村散煤治理成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到2023年所有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。
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升级
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。全过程规范星级绿色建筑建设,2025年全省新建星级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50%以上。全面实行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。完善交付验房制度,将住宅绿色性能指标纳入商品房买卖合同。鼓励发展零碳建筑和绿色农村住房。扩大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规模,到2025年累计建设近零能耗建筑1340万平方米以上。鼓励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,到2025年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10个以上。
加快近零能耗建筑产业发展。打造全产业链体系,重点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专用核心部品,完善优化集成系统技术,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。加快推进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区和石家庄、保定、唐山近零能耗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,培育壮大高碑店、大城、任丘、广平、沙河等特色产业集群,形成近零能耗建筑“一区三基地多支撑”的产业发展布局。到2025年,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。
构筑支撑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,构建京津冀一体化智能交通、智能环保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。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普查现有市政基础设施,运用新技术对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。统筹推进煤改电、煤改气及集中供热替代等,加快农村电网、天然气管网、热力管网等建设改造。
提升绿色建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绿色保护水平。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,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%以上。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。严格施工现场扬尘、噪声管控,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。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,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推广“互联网+建筑职业培训”方式,抓好雄安新区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试点。
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,建立健全绿色生活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,推动绿色消费,促进绿色发展。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、资源化,到2025年强制分类区域的居民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,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。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,持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,到202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。
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管理现代化
搞好城乡绿色发展顶层设计。以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,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、生活需要、生态需要、安全需要,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,系统推进重大工程项目。全面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,加强对重点地段、重点类型建筑风貌和新建高层建筑管控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。积极推进城市体检试点,健全指标体系,强化城市体检结果运用。
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,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、城市环境、城市交通、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。推进社区智慧化建设,搭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,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理,扩大项目审批电子证书覆盖面。
分享此文章到: